百年光影 岁月留声—— 国家一级文物、彭湃赠送给梅陇镇大嶂村的留声机小记 |
信息来源:汕尾日报 2021-11-10 16:53:10 浏览量: 1199 编辑:杨志健
摘要:
彭湃赠送给大嶂村的留声机
近日,海丰县梅陇镇大嶂村的几位老人来到报社,反映在1923年,彭湃到该村发动农运时,曾赠送给该村一部留声机。上世纪五十年代,该村将这部留声机捐给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珍藏。为了了解这部留声机的来龙去脉,记者前往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在陈火金馆长的协助下,查阅了相关资料。
由于岁月久远,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珍藏的留声机仅存部分残件,具体地说仅存一个铁制的喇叭头,身宽40厘米,高57厘米,质量1260克。它的原产地是德国,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1921年,彭湃从日本跨海携带留声机回到海丰,发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影响深远。弹指间百年已过。沧海桑田,山河巨变,留声机见证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革命岁月。1956年,它被正式收藏于海丰红宫红场纪念馆。那么,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它是如何逃过被毁坏的命运?在1956年之前,它又是藏身何处呢?这说起来有着一段故事:
海丰县梅陇镇西部大嶂山下有一个村庄,就叫大嶂村。因为离县城20多公里,这个小村庄从前不大起眼。在土地革命时期,大嶂村较早响应彭湃发起的农民运动,彭湃多次前往该村宣讲革命道理,就随身携带着留声机。
在大嶂村有个青年,名叫莫家杰(1896-1931),他是彭湃在海丰读书时的同学,出生于自耕自足的殷实家庭,从小就机智聪明,就读于梅陇高等小学,因受梅陇豪绅欺压排挤,因此和苏家驹、程冠华等同学来到海城求学,之后就与彭湃结识了。莫家杰秉性正直,受彭湃革命思想影响后加入革命队伍。1923年2月,由莫家杰引路,彭湃来到大嶂村宣传革命工作,留声机随身携带着,宣传地点是在莫家杰家的前面农会馆旁边,大嶂村的农民白天都要干活,彭湃的宣传工作就只能在晚上进行。他利用留声机放音乐来吸引农民,留声机在当时,特别在农村非常罕见,当农民看到一个类似于箱子的东西发出稀奇的音乐声,必然会好奇地循声前来瞧个究竟,彭湃就借此时机向农民讲解革命道理,号召农民积极加入农会,一旦农会强大就不怕地主豪绅欺负,彭湃讲的话句句都说到农民的心坎里去。于是,在1924年,大嶂村家家户户都加入农会,随之梅陇农民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彭湃每次前往大嶂村,莫妈妈都像接待贵客般的款待,让他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所以在他要离开之际,就把留声机作为礼物送给大嶂村农会。从此,留声机作为革命的火种留在了大嶂村,激励着大嶂村人民继续坚持革命。
然而,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3月17日,国民党进行反攻倒算,突然袭击大嶂村,纵火烧毁了中共海丰三区秘密区委、海丰西南武装斗争指挥部和农会馆。由于农会馆变成了一片废墟,为了保护彭湃赠送的留声机,莫退(后被评为烈士)的胞兄莫汉碧冒着生命危险迅速地将留声机藏在莫氏祖祠的神龛内,国民党的士兵双手擎枪从莫氏祖祠经过,但未进入祖祠搜查。就这样,祖祠掩护了点燃革命火种的留声机,幸存下来的留声机也继续在该村村民开会时承担宣传作用,村民们会先把唱片放在磁盘里,再将带有唱针的唱臂放在最外边的槽内,人们听着熟悉的音乐,又激越起来。
长年累月地使用,留声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历经岁月沧桑,留声机被毁坏,仅剩一个喇叭头。解放后,莫汉碧将留声机取回家中。1956年,海丰县政府派人到大嶂村征集革命文物,留声机作为文物被征集,由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收藏至今。
汕尾一线网 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18138138798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18138138798
③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汕尾一线网”稿源的名义原创新闻信息转载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