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下工程的火灾特点
(一)地下工程空间封闭,着火后,烟气不易扩散,容易聚集,形成浓烟;温度不易传递,易造成高温增压。
(二)疏散困难
1、地下工程不像地面建筑有窗户、阳台、屋顶等,发生火灾无法从窗户、阳台、层顶进行疏散,只能从有限的疏散出口疏散出去,一旦出口被封,后果不堪设想。
2、烟气对疏散的影响,一是烟雾挡光线,影响视线,使人看不清道路,从而无法选择逃生方向;二是烟气中的有毒气体,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使人中毒或使人的神经中枢麻痹。
3、供电中断、疏散困难,地下工程内供电停止,能见度降低,人员辨不清方向,易引起被困人惊慌失措,造成人员伤亡。
4、扑救困难,地下火灾比地面火灾在扑救上要困难的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临机指挥困难,地下火灾不向地面火灾那样,指挥员到达现场,对建筑物的结构、形状、着火部位等一目了然,经过简单勘察,就能作出行动方案,发出灭火作战命令;而地下火场情况复杂,又不能直观看到,需要经过说细的询问,侦察后才能作出决策,时间长、难度大。通讯指挥困难,地面上有线、无线都可以使用,有时可以采取打手势、人跑等方式也能解决问题,地下火场困难的多,易形成死角造成通信中断,难免会发生各自为战的现象。进入火场困难,地下火场出入口只有一条,特别是在有人员疏散情况下,消防队员进入火场受到疏散人员的阻挡,易造成行动困难。灭火设备和灭火场地受限制,地面火灾,消防队的大型设备、车辆均可调用,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对火点进攻,但是地下火场可调用的设备受到很多限制。易引发地面建筑火灾,有些地下工程与地上的建筑连为一体,火灾时,火易通过疏散走道、管道竖井、缝隙向上扩散和蔓延,造成灾害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使火场情况更复杂,从而增大救援难度。
二、加强对器材装备和烟热训练
(一)装备训练:装备在火灾扑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一场火灾的处置的成功与否,交键是看人与装备结合的程度,如果结合的不好,火就得不到控制,更有可能造成参战人员的伤亡,向装备要战斗力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加强装备的训练,针对地下工程火灾,强化防护、照明、排烟、救生等器材装备的训练,掌握器材装备的性能和各种技术参数,实现人与器材装备最佳结合。
(二)烟热训练:通过烟热训练,提高官兵在黑暗、浓烟、高温、缺氧等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增强官兵信心,驱除官兵在黑暗、浓烟、高温、缺氧等环境的恐惧心理,从而达到练为战的思想。
三、开展合成训练,提高队伍素质
(一)熟悉环境,熟悉地下工程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熟悉工程内的控制中制室,以及联动的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防排烟、室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的运行、维护情况;熟悉地下工程周边的建筑、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情况以及内部员工的消防素质及灭火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内攻为主、辅以外攻
坚持“以固为主,固移动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消防队伍的实战训练,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有效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1、利用室内消防设施进行训练。假设某地下工程发生火灾,消防队到场后,指挥员根据侦察情况(侦察人员不得少于3人)迅速组织战斗力量从上风出入通道向内部进攻,分别进入燃烧层、燃烧层的下一层或上一层,并及时通知控制中心启动送排风系统,降下防火卷帘,启动避难层的自动喷淋系统和消防泵,进入内部的消防队员直接利用墙式消火栓出水向火点进攻。迅速关闭竖井门,关闭中央空调,防止火势蔓延扩大。同时,利用水泵结合器向室内消防管网供水加压保证灭火水源的充足。
2、利用消防车直接供水进行训练。每小组出2支多功能水枪,一支进行灭火、另一支进行掩护,梯次进行,从上风出入口进入。到达最不利点,在组织进攻和深入火场时,要确保供水不间断。
3、利用高、中倍数的泡沫灭火,针对地下空间小,无人员被困、火势猛烈,战斗人员进入困难,可以采取灌注泡沫的方法进行灭火,从而起到窒息灭火的作用。
4、人员疏散与营救
利用固定的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方向和逃生路线,防止因惊慌拥挤造成人员伤亡,人员疏散的顺序时着火层、着火层的下层、着火层的上层,在战斗人员充足情况,可以同时进行。疏散应选择最近、最方便的路线,疏散方向应向逆烟方向,不能顺烟方向进行疏散。
实施接力疏散救人的方法,减少一线人员的体力消耗,根据疏散距离的长短划分接力区间,一般以50米设一接力站,以确保疏散的传递性和持续性。
5、火场通风与排烟
地下工程发生火灾,利用机械的送排烟设备,造成火灾环境的压力差,使烟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从而起到排烟的作用,送排烟的原则一般是向事故点迎着疏散人群送风,向疏散反方向排烟,以利人员疏散和战斗员的灭火行动。
可以使用喷雾水排烟,3—4支多功能水枪并排,使用喷雾水驱赶烟雾,但是,烟雾通道应直通排烟口,有拐角或弯道多,效果不明显。
6、火场通信
由于受空间的限制,现有的通信设备已满足不了灭火救援的需要,在有些地方还存在盲角。因此,要根据火场的实际情况,确定通信方式,有些火场,有可能是几种方法的并用。现有的通信方法有:(1)设有移动通信装置的现场,指挥员可利用移动电话同地面保持通信联系;(2)在每层设立通信站,可以采用泄漏通信线做接力通信和设置有线通信。(3)因地制宜,使用简单的灯语、旗语、绳语、人力等通信方法;(4)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调动地方无线通信部门到场,安装无线通信转接设备,保证现场通信。
总之,只有科学调研,熟悉地下工程火灾的特点、处置对策和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发挥装备优势,努力提高控制和驾驭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的能力,我们才能更好的担当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汕尾一线网 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18138138798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18138138798
③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汕尾一线网”稿源的名义原创新闻信息转载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