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出席吹风会,并答记者问。
红星新闻记者: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全面落实低保扩围,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将符合低保标准的人口纳入低保。有哪些方法来保障符合标准的人口及时纳入低保?这方面又有什么考虑?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
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核心制度安排,民政部近些年指导地方完善制度政策,健全运行机制,优化简化流程,在扩围增效上做了大量工作,低保制度总体运行平稳,发挥了重要的兜底作用。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城乡低保共救助4062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700万人,农村低保对象3362万人;城市低保全国平均标准每人每月734元、农村554元,今年上半年累计支出低保资金926.2亿元。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地方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低保政策落实力度。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有关低保扩围增效的要求,民政部在完善低保制度方面,做了一些制度上的创新,比如说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大家知道,过去低保制度是按户保的,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家庭都进来,把低保边缘家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就形成了按户保和按人保的结合,从而使低保制度更有容量。再比如,鼓励各地将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从过去的县下放到乡镇(街道),从而加快低保审核确认的时限。再比如核算家庭收入的时候,按照规定适当扣减一些刚性支出和必要的就业成本,对实现就业后的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这些低保家庭,也不马上退出,给半年到一年的渐退期,使低保覆盖更多的困难群众。这些创新是扩大低保救助范围的政策依据,我们将指导地方进一步细化实化这些创新举措,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是加强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落实低保“单人保”政策,就需要认定低保边缘家庭。这次阶段性扩大价格联动机制的覆盖范围,也包括了低保边缘人口。低保边缘家庭一般是指不符合低保条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是低于低保标准1.5倍(有的地方是2倍),同时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有关规定的家庭。这个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去年下半年我们才开始,各级民政系统已经认定了570多万低保边缘人口,这个工作还在进一步加强。
三是切实做好急难临时救助工作。低保申请时间相对长一点,而且主要以户籍为重要条件,很多困难群众可能是户口不在本地,遇到急难性困难,这时候怎么办呢?为了增强救助时效性我们还要做好急难临时救助工作,重点指导地方全面落实生活困难未参保失业人员的临时救助政策,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协同,使急难临时救助有效衔接就业政策、失业保险政策,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临时遇困人员渡过难关。
四是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的渠道。推进乡镇(街道)“一门受理、协同机制”建设,设置社会救助窗口,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同时还要加强主动发现,因为低保主要是困难群众主动申请,但是也有一些困难群众无力申请,或者不知道怎么申请,这时候我们就要动员基层干部,加强主动发现、主动摸排,把这些“不声不响”的困难群众找出来,协助他们来申请救助。同时,还要畅通社会救助热线,我们在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开通了3700多个社会救助服务热线,从县到省,各地都有,这个在“中国民政”微信公众号、中国政府网和民政部网站上都有,群众可以随时来查询,也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咨询。最后是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全流程线上办理,提高社会救助时效。
凤凰卫视记者:
受疫情和灾情的影响,今年的困难群众可能会有所增多,而且遇到的困难也是多方面的,如何强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刘喜堂:
作为最后一道兜底保障安全网,在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我们国家近些年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既包括民政部门负责的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也包括相关部门负责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以及受灾人员救助等。低保我前面介绍过了。特困供养制度每年还救助了467.5万“三无”人员,今年1-6月份,共支出资金248.5亿元。临时救助制度主要是针对解决城乡群众遇到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基本生活困难,今年上半年一共实施了480万人次,支出资金50亿元。今年上半年低保、特困、临时救助这三项一共支出资金1260.7亿元。受疫情、灾情影响增加的困难群众,主要还是以遭遇临时性、突发性的困难为主,不少户籍还不在本地。民政部门主要是通过临时救助来保障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今年上半年,我们在480万人次的临时救助中,对因疫遇困的群众实施了147.9万人次、支出资金4.8亿元;对因灾遇困群众实施临时救助15.7万人次、支出资金1.3亿元。在因灾救助方面,临时救助只是补充,出现灾情之后,首先是应急管理部门开展的受灾人员救助会马上跟进,过渡期的救助结束之后,生活还有困难的,民政部门临时救助马上跟上,所以我们制度之间有一个很好的衔接。
针对困难群众有可能继续增加的情况,下一步我们重点从动态监测和综合帮扶这两个方面来强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所谓动态监测,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更多的低收入困难群众纳入监测范围。大家知道,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收录了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信息,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支出型困难群众、易返贫致贫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我们还要把更多的困难群众纳入到监测范围。同时还要拓展平台的功能应用,比如加强跟教育、人社、医保、住建、卫生健康、应急、乡村振兴、总工会、残联等相关部门的数据比对,针对重病、残疾、失业、就学等情况设置预警指标,建立相应的监测预警机制。
所谓综合帮扶,就是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针对不同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政策,建立起救助的圈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比如生活有困难的给低保或临时救助,生病了有医疗救助,上学困难有教育救助,住房困难有住房救助,形成分层分类、综合救助的格局,从而通过社会救助体系来统筹救助资源,凝聚救助合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有力、更可持续的兜底保障。
封面新闻记者: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向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要尽快发放到位,请问目前这项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同时,上半年全国财政累计支出低保等资金12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7%,在当前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低保资金能否按时足额发放?
刘喜堂:
指导地方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是民政部、财政部落实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各地也都及时制定了工作方案,综合考虑当地困难群众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疫情影响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了发放标准,并筹集资金、组织发放。目前,全国已经有17个省份全部发放完毕,各地已经累计为4018万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增发了补贴80.8亿元,占应发放困难群众总数的90%,预计这项工作8月底将全面完成,发放的资金总额将接近100亿元。
做好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资金保障是前提。为了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财政部门建立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只能统筹用于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严禁用于其他方面。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今年安排补助资金1546.8亿元,比去年增加了70.6亿元,地方财政也都相应加大了投入。实行专款专用的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年初就有预算,中间不够要补,年底如果有结余,明年继续用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不得用于其他方面。低保等社会救助资金是民生保障的重点,也是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及时足额发放低保等社会救助资金没有问题。
文稿来源:国新网
编辑:叶金鑫
审校:谭钊明
汕尾一线网 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18138138798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18138138798
③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汕尾一线网”稿源的名义原创新闻信息转载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